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在亚洲各界齐聚博鳌之际,”纸媒是否会消亡”这一话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回顾事件的来龙去脉:
近日,腾讯总编辑王永治作出了“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到2018年很有可能2/3以上的纸媒会‘关停转型’”的预言。此言论一经曝光,立刻激起学界、业界媒体人的争论。就职于纸媒的知名媒体人曹林更是发长文反驳观点,并就王永治预言的纸媒死期和其下赌,表示“谁输谁辞职”。相关话题#纸媒将死#新浪微博平台已获得2466万阅读量。
如今,这个话题被搬到了2016博鳌亚洲论坛上。在22日主题为《新媒体vs传统媒体:颠覆,还是融合?》论坛中,知名中国媒体人秦朔、赵何娟,美国新媒体the information创始人jessica lessin和韩国《中央日报》副社长李夏庆等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正方代表-赵何娟
钛媒体tmtpost创始人、总编辑赵何娟认为,报纸不死掉是不可能的。赵何娟给出了三点原因:纸媒长期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它满足了民众心中的仪式感和场景感,这对未来的年轻人不一定适用;随着民众的成熟和商业的不断成熟,作为旧的获取信息方式的报纸,一定会被新的取代;从环保和产业成本上看,落后的生产模式会使报纸因产业结构调整而遭到淘汰。
反方代表-秦朔
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认为,媒体的存亡实际是由受众决定,现在断定报纸就会灭亡不太理性。他认为,当下,纸媒仍有其固定的受众群体,纸质图书销量甚至仍在增长;媒体行业已进入拐点,部分媒体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都市报、城市报受到的冲击最大。所以,只能说以纸为载体的报纸从趋势上讲是一个逐步萎缩的过程。
反方代表-jessica lessin
美国新媒体the information创始人jessicalessin认为,媒体的存亡要看其是否有独一无二有价值的内容,且质量比数量重要。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抑或通过电子介质还是纸介质传播,这都是通用的理念。信息的价值若重要,人们还是愿意花钱去买到那些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信息。
韩国《中央日报》副社长李夏庆表达了和jessicalessin相似的观点。他认为,韩国《中央日报》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转型生存,要归因于受众对《中央日报》以传统媒体呈现时产生的内容价值的认可,和由此产生的对报纸的信任。
传统纸媒消亡论还为时过早
首先,笔者先要更正单把报纸作为纸媒来讲就是片面的,纸媒从广义上来说涵盖了很多印刷品,例如:名片、dm单、企业画册、展板展架、包装盒等等。自网络等新媒体“横空出世”起,十几年来,有关传统纸媒是否将在新媒体浪潮中销声匿迹的争论从未停息过。时至今日无论是网络界还是传统媒体领域本身,“看跌”纸媒的言论也一直占据主流。然而,笔者认为一个新旧更替并不是完全淘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纸媒的生存环境虽受到严重冲击,但纸媒“消亡说”很难站得住脚。事实上,在新的传媒格局下,看似处于弱势的纸媒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媒格局“新常态”下,有远见的纸媒完全有可能通过自身转型,放大优势,杀出一条“血路”。
新媒体带来冲击已经不可避免,衡量纸媒影响力的各项指标正在逐年下降,新媒体以其便捷、快速、互动性强等优势,在甩开纸媒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有观点认为:与新媒体相比,纸媒的弱点暴露无遗、不堪一击。但这种看法的说服力有待斟酌。笔者认为,印刷版纸媒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还是一个需要持续培育和提升的独立业务体系。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印刷品的公司将会发现,印刷品将依然是媒体公司现金流的来源,它在新闻机构数字转型过程中依然能够起到维持机构运转的作用。
笔者认为,印刷品为“交易”而生,那么纸媒更是不言而喻了,交易就是印刷品的核心本质,也即印刷品的原点。所以,对于纸媒印刷企业来说,如何帮助客户达成
美国Vistaprint大规模投入个性定制印刷平台黑妹牙膏换包装,创新求变!广告发展的四大阶段,未来的广告形式是什么?世界首款3D食物打印机在西班牙问世常见的展板有哪些类型?兰达:用户每年将花费500万美元(300万英镑)的油墨成本影楼如何引进优秀人才?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设备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O C6501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