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准确,方法简洁
维修工作要求时间短,因此必须准确判别故障部位,采取最简洁的维修方法进行维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在更换配件时,应选择质量好的配件,安装工作精确到位,避免留下后患。下面举几个日常维修实例。
故障1:飞达下纸时总是传动面快
厂家采取的方法:维修飞达气阀——刮研气阀阀壳内孔、电镀气阀阀芯,更换接纸轮。
错误之处:修复后气阀漏气更为严重,所更换的接纸轮质量不如以前。
正确方法:下纸歪斜的主要原因是机器安装时飞达与主机不平行,校正飞达相对于主机的平行度。
故障2:印刷时,出现“剥皮”故障
操作人员的做法:调节压印滚筒牙齿上的调节螺丝,试图增加牙齿的叼纸力。
错误之处:海德堡印刷机牙齿的叼纸力由弹簧力量及牙齿加工精度决定,上面的方法不能调节牙齿的叼纸力,而只能改变滚筒牙排的交接时间,造成套印故障。
正确方法:检查牙片与牙垫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检查牙排上是否存在“死牙”并解决“死牙”问题;检查牙排之间的交接关系,必要时进行调节。
故障3:“甩角”故障
操作人员的做法:调节小传纸滚筒牙垫座下方的螺丝、调节油墨黏度、调节印刷压力。
错误之处:调节小传纸滚筒牙垫座下方的螺丝,改变了小传纸滚筒牙垫高低的调节基准,使将来的校正工作更加烦琐;油墨黏度及印刷压力要按照印刷品的需要确定,不能因为套印问题而刻意改变。这些方法不能解决印品“甩角”问题。
必要说明:使用多年且没有经过系统维修的设备,普遍存在“甩角”故障。引发这种故障的因素较多,只有在设备检修时,才能做较为彻底地解决。
二、做好记录
对设备故障情况、解决措施、换件情况和修后效果等条件做好记录,以备随时查阅,并为将来的定期检修及全面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三、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生产任务繁忙时,厂家为尽快使机器开起来,而采取不当的维修方法,给将来的设备维修工作带来麻烦或造成事故隐患。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下面是这方面的一些实例。
故障1:串墨辊齿轮损坏
操作人员听到机器声音异常,停机,并拆开传动面上方的防护罩,发现一个串墨辊齿轮有损伤。由于印刷业务忙,维修人员简单处理后继续开机。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供墨部分及润湿部分共8个齿轮严重损坏。
事后证明,齿轮最初的损坏原因是:串墨辊齿轮后面的轴承受到异常外力的作用而损坏,其中的滚珠掉落,造成齿轮损坏。
实际上,起初齿轮的损伤较轻,完全可以修复。在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
传统出版业该如何应对数字技术提出的挑战?联想VS华为营销:剑走偏锋OR实力创意?全球2011数码印刷包装和标签市值达48亿美元3D打印未来在航空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生物打印技术 医学领域的新定义商业表格印刷设备与生产工艺(上)调整“墨性”的辅助剂—干燥剂无毒性凹版制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