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出版的大力推进,传统出版出现了质量、销售和利润下滑,品种和码洋却不断上升的状况。2014年应该是出版业理性回归的一个转折点,退去浮躁和挤出水分,回归出版业价值的本真。
近几年来,出版业出现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怪象:质量、销售和利润下滑,品种和码洋却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曾经的发展模式弊病在哪里?如何才能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2年的全国出版规模达到了破纪录的41万种。从市场情况看,过多的品种,不一定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反而可能拉低赢利,挤占了资金。越出越多,越多利润越低。但是不出任务就无法完成,明天的资金回笼就没有保障,只有用新码洋去堆砌,才能把旧码洋的货款回笼。一些出版机构陷入了这种死循环。2013年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从目前部分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出版品种大部分都持平甚至削减,出版的价值开始缓慢地理性回归。
2014年应该是出版业理性回归的一个转折点,退去浮躁和挤出水分,回归出版业价值的本真。
出版业将会面临以下6个转折点:
一、出版不以品种制胜,而以质量赢得市场
重品种数量,不重质量已经造成单品种销量严重下滑的恶果。但是在这种模式已经山穷水尽后,减少品种数量,追求单品种质量,用单品品质提高单品销量的模式必然会回归。
在人力、物流、房租等成本都高的环境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那么通过单品上量就可以减少每个环节均摊的管理运营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出版赢利水平的目的。而整个行业重拾以品质求生存的模式,必然会导致国内在出版总品种上的缩减。总品种数量的缩减不会对产业造成破坏,反而会给高品质的图书以更多和读者对接的机会,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粗制滥造、组稿拼凑、抄袭跟风的图书会渐渐被市场所驱逐
曾经风靡一时的工作室,个人攒稿的模式已经渐渐走向末路。那种低端低成本的滥竽充数,已经被市场所厌恶。有新媒体的冲击,有读者更挑剔、更高的需求,更有书店为生存而做的精挑细选,这类没有含金量的图书已经逐渐被大家所抛弃。
众多书店从曾经的产品主发到现在的征订选品,已经在图书质量上有所要求。选题重复的,内容没亮点的,产品包装不市场化的,折扣定价不合理的,已经逐步被屏蔽在采购范围以外。这样就从渠道向出版的上游加大反作用力,最后倒逼上游进行产品升级革新。
三、出版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坚持自身特色
我们的出版业仍停留在低端原始的操作阶段。不重视智力创造,只求投机取巧的小市民意识在很多出版人中间根深蒂固。出版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个性和思考能力。
很多出版机构曾经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自己特有的品牌和资源。但是面对其他品类的热潮,开始无法自持,也去追风逐浪,最后不但自己原有优势的领域被荒废,新开拓的领域也铩羽而归。轻者损失时间和财富,重者就此破败而告别出版业。
四、巨无霸不是万能药,小而独特的美也许才是本真
出版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其他行业落后10年甚至是20年,曾经,大而全的出版巨鳄成为众多出版人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当真正的出版巨无霸建立起来的时候,大企业病也随之爆发。效率降低,灵活性下降,官僚主义愈加严重。在出版界目前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下,大企业病尚是一个不治之症。
未来,将有
书帖中印版的布版方法央视诗行天下剧组拍摄经典印刷版《全唐诗》什么是按需印刷?复合上光印刷设备介绍2014年:数码印刷行业正稳步发展中[常识]无碳联单的各种印刷规格新闻晚报元旦夜将正式停刊 纸媒再遭重创费列罗被检出有致癌物质 谁是罪魁祸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