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自5月份发布以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嗅觉敏锐的制造业行业已做出快速反应并付诸行动,3d打印就是一个。
近日,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多项活动吸引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专业人士及数万名观众。而引人深思的是,3d打印能否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支点,推动中国制造未来在全球起到引领作用?
亟待走出认识误区
提到3d打印,人们并不陌生。但在专家看来,对于3d打印,从普通民众到业内人士,还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在很多人眼中,3d打印就是一台台能够打印出立体物品的打印机。实际上,3d打印的国际专业名称是“增材制造”。
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教授、青岛3d打印研究院院长周功耀告诉记者,国际上3d打印技术已有约30年历史,其技术是实实在在的,但中国民众对它的认识确实存在偏差。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告诉记者,3d打印的产值还相对很小,2014年全球产值约300亿元人民币,国内约占十分之一。作为一项制造技术,3d打印不可能替代传统制造业。不过,与传统制造业相比,3d打印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个性化、高难度、复杂的技术特性。可以说,3d打印是传统制造业的增益和补充,在传统制造业流程的前期设计、建模等阶段有显著优势。
罗军说,中国3d打印企业目前还主要是“生产设备卖设备”或者“进口设备卖设备”,并没有走出传统制造业思维。罗军提出了“3d打印3.0”概念,把这个产业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3d打印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能够打印模型,开发模具,快速成型。第二代3d打印机最近几年发展成能够打印出高精度的功能性产品,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三代3d打印机可能在未来10年诞生,是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将3d打印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智能材料等其他诸多先进技术结合,成为若干智能制造平台上的某个部分。
罗军判断,目前中国还处于“3d打印2.0”期,但3.0时代将有可能首先在中国实现。
客观看待产业挑战
除了认识误区外,3d打印行业现存挑战不容回避。目前学界、企业界以及投资界对3d打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商业模式不清、市场前景不明、技术路线模糊、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过高、缺乏行业领袖引领等。
一般而言,3d打印机可分为两大类:桌面型和工业级打印机。目前国内的相关企业主要生产或进口桌面型3d打印机,企业数量已有上百家,但国内产品质量性能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打印材料方面,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颂斌说,国外几个3d打印巨头垄断了前沿的技术和材料,国内一时还难超越。
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说,他关注这一产业已有一年多时间,但对其商业模式还不清楚。
也有人看到3d打印行业的泡沫,甚至担忧其会重蹈光伏产业覆辙。对此,罗军认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初始阶段,存在泡沫在所难免,商业模式不清也不奇怪,但“看不见的手”会发挥作用,市场经历洗牌重组,最终生存下来的公司将是行业的中坚。在罗军看来,应用市场是关键,“谁打开了应用市场,谁就把握了3d打印的未来”。
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一些长期看好3d打印的地方政府与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合作,开始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方面,青岛就走在前列。据罗军介绍,本月下旬,全球首个3d打印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中国3d打印创新中心将在青岛全面对外开放,与此配套的互联网平台3d打印在线和3d打印研究院都已落户青岛。一旦这些平台走入正轨,将改写3d打印整个生态系统。
平版印刷水墨的传递与油墨的乳化传统媒体如何与自媒体相融共生高性价比wifi打印机推荐 你值得拥有行业之思:出版印刷的低迷惨淡痛北京计划研发“喷墨数字印刷机用墨水”数码印刷流程介绍铭远M-400平面烫金机装饰性纹理的凹版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