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激光技术发展的起点是1999年紫激光二极管的出现。然而开发这种二极管的原始目的却不是为了满足印刷制版的需要。首先研制出紫激光二极管的企业是一家名为日亚的日本公司,创立于1998年。其本来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比红外线及红色激光波长更短的光源,以便进一步提高光盘的存储容量。该公司开发的二极管发出的紫激光波长为391nm~420nm,实现了其原始设想。
因为紫激光光源波长较短,激光点也很小,所以配上较好的光学聚焦镜头便能在同样密度的存储媒体上写入更多信息。由于紫激光的波长与ps版的曝光波长接近,一些ctp制版商也希望将其应用到印刷行业中来。1999年escher-grad公司首先将紫激光二极管用于制版设备,制成cobalt 8型内鼓式制版机。该机每3.3分钟可扫描一张810mm×103 mm的版材,分辨率为2540dpi。
在drupa2000展会上,7个欧洲厂家宣布推出各自紫激光ctp制版装置,全部用5mw的低功率激光器。
2001年,日本nichia公司准备生产30mw的产品。同年,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研制diamondplatetmlv-1紫激光ctp版材在加拿大escher-grad公司生产的制版机上运行成功。
2002年,三菱化学公司的光聚合型ctp版开始发展起来,之后富士推出自己的阳图型光聚合版。
2003年,据rit调查显示:紫激光ctp技术占全球金属ctp技术的16%。
drupa2004展会上,紫激光技术成为焦点,爱克发、富士、海德堡等公司推出紫激光设备,功率在30~60mw。
2005年年底,富士发布了紫激光技术的最新发展:brillia lp-nv2可以在200线/英寸的精度下再现1%~99%的网点。在使用调频网和混和加网时,可以达到300线/英寸的精度。同时,还可以使用20μ的调频网,且足够满足商业印刷的要求。版材的耐印力可达20万印(烤版后最高可达100万印)。这些版材的感度在50mj~100mj之间,因此可以使用60mw的激光对版材进行高速曝光(同样也可以在未来使用100mw或更高能量的激光),显影液的使用寿命将成倍增加,从目前的1000平方米增加至2000平方米。
2006年,紫激光ctp设备开始向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入门门槛,强化联线自动化设备发展,同时也是国际主流ctp制造商一致的发展方向。
印刷用UVLED光固化涂料的应用Sappi投资3000万欧元奥地利Gratkorn工厂升级9号纸机印刷行业发展急剧下滑 或将给印刷设备租赁公司带来风险纸质日历销售冷淡,创意日历书受青睐书号成为制约“一本起印”普及的关键中国移动电商的未来在农业?AR增强现实技术 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2018年纸箱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价格难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