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和变化,逐步衍生出了极具特色的、以废纸原料为主体的原料结构,但与造纸发达国家美国相比之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国内在进行原料结构调整之后,可能导致部分纸种、小规模产能以及落后的技术水平被淘汰。
中美原料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首先纸种结构存在差异。包装纸占纸业总产量比例极高,因此我们可以将模型简化为分析包装纸。中国箱板纸、瓦楞纸、二次纤维产涂布纸板及未涂纸板产量占据总体纸板产量的85%左右,而这些纸种几乎清一色使用二次纤维(由于强度、遮盖性等要求,也会少量加入一次纤维),这也就难怪中国的造纸产业对于废纸原料的依存度如此之大。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国人对纸张质量的认知及需求还没有上升到足够高度,另一方面整个造纸行业在商业模式上仍然走着降低成本赚取利润的老路。
其次,中国的原料供应量不足。中国作为资源匮乏型国家,林业资源总量不足、质量较差,并不适合大规模发展造纸原料培育,国内仅有的几家规模型制浆企业的原材料也大都依赖进口(基本上以东南亚木片为主),因此迫于无奈国内市场
浅析图文快印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企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的新生态下生存和发展?一周24家纸企被环保部严查通报喷绘商眼中的大幅面打印机(下)广告表达方式升级,创意电梯广告成为新的攻占地熟知国外营养标签标准 减少企业出口风险在数字时代背景下 出版业如何向网络化转型?热转印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