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谭浩辉:深圳有望成为世界印刷业的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04 点击:156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美国《时代周刊》为发图文传真,找到我帮忙。我安排通过人造卫星传输技术,把里根访华的图文第一时间传输至《时代周刊》总部,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将卫星技术用于新闻传输。
在此之前,我已经参与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印刷业发展过程中,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萌芽、起步和发展,而且为首批中外合资印刷企业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以深圳作为一个缩影,我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引起的巨大效应和中国经济的光明前途。如今,深圳印刷业已遥遥领先珠三角其他城市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所以我对深圳印刷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认为深圳有潜力成为世界印刷业的中心。
参与筹建合资印刷厂
1976年,我第一次乘车从香港经过深圳,前往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内地的印刷产业发展状况。当时特区还没有成立,深圳一片荒凉。我清楚地记得过了罗湖桥,一眼望去是成片的农田,整个罗湖可以说是鸡犬相闻,还有东一处西一处的猪圈。华侨旅行社的一栋3层高楼房,是那时可以看到的最高楼房。
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享受对外开放的灵活政策,很多香港的工厂纷纷考虑北迁发展。大批传统的制造业工厂,例如皮革厂、电气化厂、电子技术公司迁来深圳,都需要制作说明书和传单进行宣传,深圳经济特区本身也有制作书刊、画册、杂志的市场需求。于是,现代化印刷企业开始在特区萌芽。
虽然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但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印刷业水平还很落后。以深圳为例,当时深圳印刷厂规模很小,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国外二三十年前的,不仅噪音大,还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而且成品率、合格率还低。此外,在管理水平和生产理念上,别说香港、新加坡,连北京、上海的都比不上。
1984年,身为丹麦宝隆洋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的负责人,我参与到深圳旭日印刷有限公司的筹建过程中。这是深圳乃至全国首批中外合资书刊印刷企业,中资方是当时中石化下属的一家印刷厂,外资方是香港的一家企业。我为这家新印刷厂推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来自德国的海德堡印刷机,并带来了发达国家的印刷工序。
1986年,这家当时国内最现代化的印刷厂在深圳罗湖开工投产。新设备的印刷成品率高,生产效能提高了三四倍。加之当时政策支持力度大,印刷厂投产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随后,深圳陆续成立了多家中外合资的印刷企业,他们都使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使得深圳能够生产质量和档次更高的印刷品。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印刷业是全国印刷业发展的风向标。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深圳印刷企业迅速成长,印刷业水平逐渐超过北京、上海。
广东印刷看深圳
1992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深圳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印刷业也从中受益颇多。我们业内把上世纪90年代深圳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形容为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德堡印刷机械代理商,宝隆洋行委派我参与到深圳印刷业的推进工作中。当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很支持印刷业的发展,时任市委常委李德成负责印刷业工作,他亲自邀请海德堡方面来深圳设立培训中心,开设办事处,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放在深圳。作为优惠条件,深圳市政府给予海德堡培训展示设备保税便利,不用付关税。这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因为那时深圳企业家出国访问、看印刷业展览很不容易。
1994年,海德堡正式在深圳开设培训中心,我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首席代表,在深圳常驻。当时,一台最先进的海德堡印刷机最少也要800万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印刷企业一次引进设备,就要花费3000万元左右,当时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于是,我主动联系有实力的欧洲、香港的银行,去跟他们谈合作,给印刷企业购置设备放贷,使企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印刷机。这种方式在香港印刷业已经使用了近30年,但在当时的内地还很新鲜。为了打消银行的疑虑,我打趣说:“印刷机是几十吨重的机器,又不是四个轮子的汽车,跑不掉,而且机器还要专业人员调试,是受我们监督使用的,不用担心企业买了机器不还钱就跑路了。”最后,我成功说服了两家银行。
通过分期付款,印刷企业得到了大量发展资金,有些小作坊就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上市公司,银行也获得了很多优质、有信誉的客户。我们前后为深圳印刷企业吸引了几十亿的外资银行放贷,特别是在1994年,深圳面向私人企业发放印刷业牌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这一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支持,最终实现了我们印刷机供货商、印刷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多赢局面。
有了充足的资金,深圳印刷企业开始考虑并实践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新的管理技术、观念,人才培养和资金以深圳为起点,逐步推广到东莞、广州、佛山,形成整个珠三角地区印刷业的发达局面。从1995年开始,国内印刷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全国印刷看广东,广东印刷看深圳。”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金融风暴中抱团取暖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印刷业布局可以分为4大中心。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其次是欧洲,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珠三角地区加上港澳两地,规模和实力位居第四。
这个排名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印刷业大洗牌。美国受金融危机所困,印刷企业接二连三倒闭,整体实力已经严重萎缩。欧债危机后,欧洲印刷业也出现了倒闭潮,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恢复。日本整体经济环境遭遇20多年衰退期,对印刷业冲击很大。能独善其身的,就是中国的印刷业了。同样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印刷企业实力不降反升,现在行业总体已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位列全球第二。
2006年8月,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208位会员单位代表票选新一任会长,我以200票高票当选。这是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首次以投票的方式直选会长。
担任会长后面对的第一次挑战就是2008年的金融风暴。当时全深圳的印刷业产值约320亿元,其中一半是出口的精书、画册和宣传单。身为行业协会会长,我联系海关、质检等政府部门,商讨怎么帮助深圳印刷业应对这次艰难的考验。当时深圳印刷厂有2100家左右,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调整税收政策,鼓励进口先进设备等。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联动,鼓励大家同心同德,抱团取暖。
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是全方位的。2009年春节后开工,我得知在深圳光跑路的韩资企业就有300多家,出现了很多劳资纠纷。但我们印刷行业情况比较稳定,工人工资不降低、照常发,没有劳资纠纷。这时银行对印刷企业更有信心了,还答应延长印刷企业还贷时限。
不得不说,深圳印刷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大多都是夫妻店,靠两三个伙伴艰苦创业成长起来。大部分印刷企业的老板都是很本分、很勤劳的创业家,他们不爱投机,坚守本业。大家都相信能熬过来。靠着这份坚持和信念,在政府的关怀下,一年半后,98%的企业都度过了难关,深圳印刷人也变得更高瞻远瞩,更务实,并且学会了如何应对危机。
大胆尝试印刷业标准化
在国际竞争中,标准的话语权对于企业开拓市场至关重要。深圳企业要取得

数字喷墨过程如何选择油墨?
韩国拟就酒精饮料包装警示图片修订法律
大部分企业死因是这9个方面我想2019年也不例外
印后加工在数码和传统的融合之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超薄固体塑料印刷技术工艺研究
肯德基的营销话术,让它每年多赚几个亿
规范化操作 印刷的根本保证
数码彩印机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