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了当下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既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先富起来的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经济的责任。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产业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不达,必须顾及接受转移地区的实际情况,仅凭热情极可能事与愿违。
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水向低处流是自然规律,投资对利润的追求迫使产业总是在发生梯度转移,寻求最大的利润空间。
出现产业转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向资源所在地转移,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向市场所在地转移,降低关税与运输费用,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向劳动力成本洼地转移,降低劳动力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高利润;向还不太讲究环境保护的地区转移,降低治污费用;向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海外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三十多年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引资政策的变化、环保意识的增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外资又出现了向海外欠发达地区转移的状况,这同样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如此,内资企业同样面临着上述种种变化,他们也需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战略调整,这就包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向海外拓展。于是,在中央的积极鼓励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了不少企业的一项战略选择。
印刷行业的情况同样如此,按照2009年的统计,我国71.88%的印刷加工产值(4808.15亿元)由布局于珠三角(粤)、长三角(苏、浙、沪)、环渤海(京、津、冀、鲁、辽)等九个省市的占全国65.88%的印刷企业(67108家)完成,这既有印刷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面,但同样存在布局欠合理的一面,沿海地区的比重过高。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面对内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印刷同样需要向更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西部地区接受转移的积极性很高
沿海地区印刷业发达与内地印刷业相对落后由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原因造成,相当一段时间里,内地交通不够便捷,教育资源不够充分,员工的操作水准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一切都在改变。同时,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相当一部分在沿海城市打工多年的内地居民为了夫妻团聚、子女教育、照顾长辈也愿意返乡开创自己的事业,因此,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积极性很高。与此相对应的是,为了消化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为了争取让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资本也根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纷纷向有着更大空间的内地城市转移。
事实上,由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对同一问题的感受确实有所不同。在沿海地区已经明显感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带来了印刷业务量减少的时候,可能因为中西部地区对外界依赖本来就少的缘故,经营者依然认为印刷在眼下还是一门挣钱的行当。在沿海地区印刷设备销售明显不畅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对举办印刷设备展览依旧津津乐道。出现这一状况,固然存在着对市场的认知、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压力不敏感等情况,但因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追求也理所当然地会滞后一些,这为传统工业的继续发展也就留出了稍长一点的时间。
面对印刷产业的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的积极性很高,有些省份明确提出要承东启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可以想像伴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梯度转移确有可能带来当地对印刷业的新需求,比如把以前必须外发加工的药品、酒品包装转变为就地印刷,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以降低配套成本,为企业赢得
美国研发出4D打印机可进行纳米级别操作易拉宝这款口香糖包装上的内容 战斗民族称很"危险"当纳利将推出全新的印刷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喷墨印刷关键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领域发展InDesign和PageMaker的二大区别让“纸质书”效益 发挥到极致防伪印刷和喷墨打印赋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