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中杀出重围?

发布时间:2024-07-01 点击:114
在网络时代,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每一家纸媒头上。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中杀出重围,求得生存与发展,是众多传统媒体都在思考的问题。
优势与误区:数字化媒体不是将纸媒内容复制到电脑上
碎片化阅读时代,最令纸媒忧心的是长文章还有无人读。在很多期刊负责人看来,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无论何时,皆以内容为王,而纸媒有着强大的无可取代的内容生产经验,只要改变思维方法,依旧可以纵横江湖。拥有《时尚芭莎》《华夏地理》等多种杂志的时尚集团法务总经理樊百乐举例说,对于不久前社会广为关注的某一重大事件,财经网推出了长达6万字的报道,转发量极大,这说明读者需要对事件深入了解,长文章不是没市场,而是网络时代对长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才能提供吸引读者的优质内容。
从竹简到纸张,看起来只是工具的改变,那么从纸张到数字化媒体,是否只是换一个“容器”而已?在樊百乐看来,数字媒体并不等于数字化传统媒体,不是把纸媒刊载的内容弄到电脑上就够了,而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创新。数字化时代,媒体更像是一个社交平台,期刊与读者是互动的,是建立社交群体,而不是简单获取信息。比如微信等新媒体大多基于社交关系实现传播,所以很多期刊都选择了微信平台来进行内容推送。
拥有《周末画报》等杂志的现代传播集团现代移动数码ceo崔剑峰也提出了同样的理念,表示应该给客户更丰富的体验,在数字平台上期刊可以通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
转变:从教育读者到服务用户,让你的用户尖叫
“we are vcp” ——这是现代传播集团提出的概念, v即value(价值),c即content(内容),p即people(用户)。崔剑峰介绍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读者和用户至上,这也是很多期刊的新理念。
“过去期刊的习惯是教育读者。”樊百乐说,他们的杂志《时尚芭莎》曾经觉得自己就是时尚的代表,高高在上,说今年服饰应该撞色搭配,如果读者不认同,那么就是读者落伍了。互联网时代,大众期刊应从教育读者转变为服务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从形式到品质都要超乎用户预期,比如提供一篇迪拜游记,就要告诉读者怎么到迪拜去,如何在迪拜生活等等。“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期刊也要将读者视为用户,要令你的用户尖叫。”
过去期刊媒体是人们得到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今信息爆炸,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只选取自己想看的内容。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成为不少期刊的选择。《精品传媒》走的就是发展自己的用户群的道路,关注用户需求,凝聚用户的忠诚度,将用户变为粉丝。《嘉人·美妆》也在打造自己的精英用户群,通过建立精英学院来与读者互动。
掌握用户需求,就需要数据来支撑。数据何来?一些期刊负责人指出,通过发行、市场活动、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收集到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做出判断并向用户推送产品,此外,年会、读者俱乐部、公开课、慈善晚宴等都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形式。
路径:走出“阅读”的螺蛳壳,做生意,还是做内容?
在新媒体平台上,纸媒可以做什么?众期刊的探索令人大开眼界。其中三条路径值得关注并借鉴。其一是跨界经营,谁说媒体不能做生意?正如《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副总编辑雷永青所说:我们不能死扛,一头钻进“阅读”这个螺蛳壳,而是应该开启产品服务模式。
《城市画报》探索媒体“社群经济”的可能性,在微信公共号上推出“新刊抢购”,一天就可以卖出几百本;推出“我下个月的零食,你包了”活动,被朋友圈刷屏。做这些赢利并不多,主要是为了与用户发展

水转印工艺简介
胶印机橡皮滚筒解析
解析互联网时代印企面临的转型之路
图文快印行业如何注重增值服务
如何解决分色出现的错误
北美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用户
成品纸节后报价持续攀升,微名片或成最大赢家?
软包装行业如何做好防危防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