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印刷企业用工成本的上涨、劳动者年轻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印后自动化成为业内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共同的诉求。同时,我国印刷业新时期发展28字方针是: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其中明确指出印后自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势。那么近年我国印后设备自动化水平有哪些变化?未来如何加速自动化的普及?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
巨大需求,考量成本
mbo印刷设备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前执行总经理、资深印后专家何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十年前mbo公司做市场调研显示,国内的印刷行业整体赢利非常好,赚钱相对容易,进入门槛低,但是企业规模层次不齐、市场竞争无序。那个时期,由于人工成本较低,企业对设备的高效、自动化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只要可以印出活儿,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就好。而十年后的今天,人工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开始意识到设备自动化的重要性。而在印刷整个流程中,印后是用工数量最多的环节,也是自动化程度相对较弱的环节,因此也就成为最亟待进行自动化升级的工艺部分。而且某些工艺光靠人工已经无法解决。
之前销售书刊印后设备、现在主要做包装印后设备的销售工作、代理着内地知名企业及台湾企业印后设备的张咏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书刊印刷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慢慢萎缩,但是印刷工价却并没有上涨,人工成本却在逐级攀升,这都促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印后,尤其是包装印后设备,例如覆膜机、切割机等。
但是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自动化设备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也有它的盲区,某些工艺仍然必须手工完成。他举例说,在一些儿童期刊的印制过程中,有时需要夹入一些小礼品和玩具,这个时候就需要手工完成了。所以企业内即使是自动化也是半自动,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化。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装袋工序专门引进机器。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不仅要看企业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看企业的承受度,是否值得做出如此巨大的投入。
转变观念,勇于接受
.
放眼现代企业内设备的操作人员,无论是印刷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大多以“80后”、甚至“90后”年轻人为主。这一代人对个人价值的体现诉求更加强烈。他们努力工作,但是不拘泥于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工作。同样的工作,在高效地完成后,节约出
广州出租车贴上二维码,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印刷中油墨层有细小间断性划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7月份江西14家企业收到“环保罚单”年底了,欠我的款可以给我了吗?平面纸上打印出立体纹理惠普彩色激打CP6015nECRM-1030激光照排机出片压缩现象的分析简析静电植绒印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