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本刊前数期中以电子分色机是否有存在价值、印刷是否不需要分色技术及今期三地论坛中如何满足客户对印刷色彩表现的要求的题目来探讨业界对印刷色彩表现的状况,而这篇文章则用分色与色彩转换为题目与大家探讨技术上的发展。日前与一些香港印刷教育的导师谈论分色是否需要有适当的课程,但结论是没有很重点的安排,原因是现今的年青一代都熟悉电脑,印前很多的工序都已电脑化,分色这工序在软件中做几个设定,按掣后电脑软件便为你完成。但笔者发现很多分色这工序的操作者对软件内的设定不太理解,很多时候只是采用软件安装时的内设定,或者是供应商装机时的基本设定,试问一个设定是否可以满足所有不同的印刷特性呢?因此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及物料浪费。
资历架构已于去年5月5日正式推行,资历架构是一个资历级别的制度,订明所应达到的标准,以及资历之间的衔接阶梯,业界人士可以自行确立进修的目标和方向,去获取有质素保证的资历。以下的资料是于印刷及出版业能力标准说明能力单元内,找出与分色及色彩转换相关的能力要求,笔者会就这些题目与大家探讨其技术及分享有关经验。
很多人的脑海里分色是将原稿掹贴在电子分色机的玻璃滚筒上,经过原稿扫描、分色计算而直接输出有网点的四色菲林,称之为分色。因为桌面电脑及软件的普及,并受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现时没有正式的译名,笔者暂译为国际色彩协会)所定义的色彩管理流程所影响,对现时分色的演译有新的术语,称为色彩转换(color conversionorcolor transformation)。现今的icc色彩管理流程由三个c组成,分别是校准(calibration)、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及色彩转换(conversion),而色彩转换是流程中最后的步骤。而分色设定(separation options)则是cmyk色彩转换过程中的一部分。
校准的定义是将色彩复制的设备或器材调校到一个指定的状态,其表现与数值有相对的反应,并且要有稳定的表现。特征化是在校准后的状态下,利用适当的测试目标(test tarqet),例如it8的彩格表,输出印张,并用分光光度仪(spectrophotometer)读取测试目标彩格表的光谱值或色度值,通过建立描述档的软件工具生成icc描述档(icc profile),描述档内含有不同色空间转换方向的对换,用传统概念来想象,其实这是数码化的color chart。色彩转换是利用两个icc描述档作色空间的转换,例如将rgb转换为cmyk作印刷之用。
在icc色彩转换模式出现之前,所有色彩复制是色彩值的直接对换,例如电子分色机将原稿上的颜色经由rgb三个滤色镜将影像分成三个色版,经加网后使用cmyk油墨印刷便将彩色图像还原在纸张上,这种称为封闭式(close loop)的色彩复制方法。
现时icc的色彩转换模式称为开放式(open loop)的色彩复制方法,目的是使图像档案的交换性加强,因此图像内的数值便要通过色彩描述档(icc color profile)来传递及对换。
就以上的理论来说,想得到准确的复制,就须要复制视觉颜色而不是复制色彩值。那么我们又如何复制视觉颜色呢?在理论上,要复制一个视觉颜色,就必须要知道如何形容这个视觉颜色,才可以进行复制。这就须要介绍一个色彩坐标lab(除了lab,还有lch、xyz等等,我们先简单地用lab作为代表),它与rgb及cmyk不同。rgb与cmyk是根据器材或设备本身的光源或油墨来定的,而lab就没有所为的器材或设备,它是由光谱数据经计算而得出。
绿色印刷首批认证工作正式开展绝味鸭脖这样做广告营销,终于被罚款60万绿色印刷助力杭州环保分局“地毯式”检查印企《Macworld》杂志历经30年即将停刊纸板厂无单可做 原纸价格面临断崖下跌客户骂人时,5可做4不做浙江纸厂污染水体环境被罚15万元玻璃纸印刷特点及注意事项